拼音:dan
注音:ㄉㄢˇ
读音:dǎn
部首:疒
总笔画:10
结构:左上包围
统一码:75B8
笔顺:丶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一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疸 ⒈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 其他字义 疸 ⒈ 见“ 疙瘩 ”(gēda)。 造字法 形声:从疒、旦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疸 (1) ——见“疙疸”( (2) 另见 基本词义 ◎ 疸 〈名〉 (1) “黄疸”[jaundice]。病名,病人的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也叫“黄病”,“恶疮”。如:疸疽 (2) 另见
康熙字典: 疸【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