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n
注音:ㄉㄢˋ ㄉㄢ
读音:dàn dān
部首:疒
总笔画:13
结构:左上包围
统一码:7605
笔顺:丶一ノ丶一丶ノ丨フ一一一丨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瘅(癉) ⒈ 由劳累造成的病。 ⒉ 憎恨:彰善瘅恶。 ⒊ 古同“疸”,黄疸病。 其他字义 瘅(癉) ⒈ 中医指热症:脾瘅。火瘅(即“丹毒”)。 造字法 形声:从疒、单声 English to hate bitterly; drought; d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瘅 癉 〈名〉 (1) 热症;湿热症 [heat-symptom-complex] 下民卒瘅。——《诗·大雅·板》 (2) 又如:瘅疾(热病) (3) 另见 基本词义 ◎ 瘅 癉 〈名〉 (1) 病;劳苦 [disease caused by overwork] 瘅,痨病也。从疒,单声。——《说文》。字亦作“癉”。 瘅,劳也。——《尔雅》 故书货之瘅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2) 又如:瘅疽(恶疮。俗名对口疽) (3) 通“疸”。黄疸病 [jaundice]
康熙字典: 癉【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丁榦切《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