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儿写出来一架房梁,
二字儿写出来上短下横长。
三字儿写出来横着瞧“川”字模样,
四字儿写出来四角四方,
有个八字在里边藏。
五字儿写出来一边儿翘,
六字儿写出来三点一横长。
七字儿写出来凤凰单展翅,
八字儿写出来分个阴阳。
九字儿写出来金钩独钓,
十字儿写出来一横一竖就站在中央。
十字儿添笔修个“千”字儿,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九字儿添笔念个“丸”字儿,
丸散膏丹药王先尝。
八字儿添笔念个“公”字儿,
公道人儿数宋江。
七字儿添笔念个“皂”字,
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灶)王。
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字,
大刀关胜美名扬。
五字添笔还念“伍”,
伍子胥骑马过长江,
鞭打楚平王。
四字添笔还念“泗”,
泗州城水母找夫郎。
三字添笔念个“王”字儿,
王莽篡位混了朝纲。
二字添笔念个“土”字儿,
土地爷扑蚂蚱——他着了忙。
一字添笔念个“丁”字儿,
丁香割肉他惦记婆母娘。
我一言唱不完这十字锦,
愿诸位合家欢乐,福寿安康。
清朝乾隆时期有升平署和掌仪司,创编过大量的太平歌词。民国初期,艺人们也创作了大量的曲目,有民间传说故事、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种,以民间传说为多。
保留下来的传统曲目有《太公卖面》、《秦琼观阵》、《韩信算卦》、《阴魂阵》、《小上寿》、《三顾茅庐》、《打黄狼》、《饽饽阵》、《丑妞出阁》、《十字锦》、《福禄寿喜》、《一文钱》、《世态炎凉》、《鹬蚌相争》、《文王卦》、《五猪救母》(又名《五龙捧圣》)等。
20世纪50年代,有很多作者写了太平歌词新节目,如《刘胡兰》、《向秀丽》、《反浪费》、《双改行》、《白蛇传》、《层层见喜》、《骷髅叹》、《孙庞斗智》、《五龙捧圣》、《劝人方》、《刘伶醉酒》、《蛐蛐斗公鸡》、《挡谅》、《蛤蟆赞》、《游西湖》、《单刀会》。
《罗成算卦》、《战马超》、《百戏名》、《十女夸夫》、《青菜名》、《为人应报父母恩》、《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生在世讲礼仪》、《夸闺女》、《怕》、《排王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百家姓》、《百家姓-列国古人名》、《虫蚁打仗》、《闹天宫》等。
扩展资料:
太平歌词约形成于清代初叶,流行于北京城区、郊区。太平歌词取材广泛,反映生活迅速,其曲调简单、短小精悍、易学易演、便于传唱,艺术表现力强。
太平歌词的曲调是从莲花落、民间小调等演变而成的。表演形式为“干板数唱”,歌唱者手持御子(竹板),用手合拍,击节而歌,击节处为每小节的板,右手间或以手势辅助演唱。形成了舒缓、优美、娓娓道来的表演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