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u
注音:ㄉㄨˇ
读音:dǔ
部首:土
总笔画:11
结构:左右
统一码:5835
笔顺:一丨一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堵 ⒈ 阻塞( ⒉ 心中不畅快:堵心。 ⒊ 墙:围者如堵。 ⒋ 量词,用于墙。 ⒌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 ⒍ 姓。 汉英互译 stop up、block up、stifled 造字法 形声:从土、者声 English wall; stop, prevent; stop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堵 〈名〉 (1) (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wall] 堵,垣也。五版为一堵。——《说文》 环堵之室。——《淮南子·原道》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3) 又如:堵墙(墙垣,土墙。用来比喻密集的人群);堵垣(墙) (4) 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 [measurement of a wall in ancient times] 百堵皆作。——《诗·小雅·鸿雁》 (5) 又如:堵雉(墙垣的长度和高度) 词性变化 ◎ 堵 〈动〉 堵塞 [stop up;block up]。如:堵当(抵挡;阻挡);堵御(阻挡抵御);堵嘴(理屈而语塞;给人利益使其不说反对话);堵搡(方言。用话堵人,使人无言可对);把窟窿堵上;把老鼠洞堵死 ◎ 堵 〈量〉 多用于墙,也用于其他物体。如:一堵烟尘;一堵墙
康熙字典: 堵【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