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n
注音:ㄅ一ㄣ ㄆ一ㄢˊ
读音:bīn pián
部首:王
总笔画:14
结构:左右
统一码:7478
笔顺:一一丨一丶丶フノ丨一丨一ノ丶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瑸(璸) ⒈ 古同“玢”,玉的花纹。 其他字义 瑸(璸) ⒈ 一种珍珠名:“金榜洞开,道瑸晖于帝幄。” 异体字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璸【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集韻》蒲眠切,音蹁。珠名。 又悲巾切,音份。玉文理貌。 又《五音集韻》文采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璸斒文鱗。《類篇》或作玭。亦作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瀕【卷十一】【瀕部】 水厓。人所賓附,頻蹙不前而止。从頁从涉。凡頻之屬皆从頻。符眞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水賓,非是。 说文解字注 (瀕)水厓、人所賔附也。厓今之涯字。附當作駙。馬部曰。駙、近也。瀕賔以㬪韵爲訓。瀕今字作濵。召旻傳曰。瀕、厓也。采蘋、北山傳皆曰。濵、厓也。今字用頻訓數。攷桑柔傳曰頻、急也。廣雅曰頻頻、比也。此從附近之義引申之。本無二字二音。而今字妄爲分別。積習生常矣。顰戚不歬而止。从頁。从涉。顰戚各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