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a
注音:ㄌㄚˋ ㄒ一
读音:là xī
部首:月
总笔画:12
结构:左右
统一码:814A
笔顺:ノフ一一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腊(臘) 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⒉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⒊ 姓。 其他字义 腊 ⒈ 干肉:“噬腊肉,遇毒。” ⒉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⒊ 皮肤皴皱。 造字法 形声:从月、昔声 English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腊 臘、臈 〈动〉 (1) (形声。从肉,巤(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词性变化 ◎ 腊 臘 〈名〉 (1) 农历十二月 [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la]。如:戒腊;夏腊;法腊 (5) 人出生后七天 [the seventh day after birth]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 (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salted and dried]。如:腊肉;腊鸡 (7) 另见 基本词义 ◎ 腊 〈名〉 (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dried meat]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词性变化 ◎ 腊 〈动〉 (1) 晒干;制成干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 (3) 另见
康熙字典: 腊【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