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
注音:ㄐ一ˇ
读音:jǐ
部首:扌
总笔画:11
结构:左右
统一码:638E
笔顺:一丨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掎 ⒈ 拖住,牵引:掎止(从后截获)。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⒉ 发射:“机不虚掎”。 ⒊ 古同“倚”,支撑。 造字法 形声:从扌、奇声 English drag aside, pull; drag one f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掎 〈动〉 (1) [从旁或从后]用力拉住,拖住 [drag] 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 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 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 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 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 (2)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 (3) 发射 [shoot] 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 (4)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pin down]。如: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掎掣(牵制);掎挈(牵制) (5) 指摘 [censure] 孔子西行不到 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韩愈《古鼓歌》 (6) 又如:掎挈(掎契。指摘);掎夺(指摘摈弃)
康熙字典: 掎【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居綺切《集韻》《韻會》舉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