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
注音:ㄐ一
读音:jī
部首:貝
总笔画:15
结构:上中下
统一码:8CEB
笔顺:一丨ノ丶ノ丶丶フ丨フ一一一ノ丶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賫 ⒈ 持;带;送。《战国策•齐策四》:“ 齐王 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 孟尝君 。” ⒉ 抱着,怀着。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賫志殁地,其痛何如?” 异体字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賫【備考·酉集】【貝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字彙補》俗齎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齎【卷六】【貝部】 持遺也。从貝齊聲。祖雞切 说文解字注 (齎)持遺也。周禮掌皮。歲終則會其財齎。注。予人以物曰齎。今時詔書或曰齎計吏。鄭司農云。齎或爲資。外府。共其財用之幣齎。注。齎、行道之財用也。聘禮曰。問幾月之齎。鄭司農云。齎或爲資。今禮家定齎作資。玄謂齎資同耳。其字以齊次爲聲。從貝變易。古字亦多或。玉裁按。此鄭君不用許書說。謂齎資一字。聲義皆同也。許則釋資爲貨。釋齎爲持而予之。其義分別。不爲一字。近人則訓齎爲持矣。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