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不忍去_1

时间:2024-12-23 13:36:41 来源:随笔散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诗句徘徊不忍去来自《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
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书窗耿残烛。

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
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书窗耿残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拜访李野夫公的故居时的情景和感受。诗人描述了故居位于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的美丽景色,以及有人在水边修建了一对玉兰树。虽然诗人思念李野夫公,但他在拆除旧宅后种植了竹子。周围的邻居都叮嘱他不要破坏这片竹林,宛如束缚般茂密。诗人在仲夏初来到这里,看到新绿的竹笋冒出地面。幽静的鸟儿为他鸣叫,野人邀请他留宿。他徘徊不舍离去,微弱的月光洒在高大的乔木上。远虑将来,他遥想着何时能够回来,并解下头巾留下一幅图画。他的床上是他的老朋友,夜雨中竹屋发出响声。躺在床上,他倾听着邻近寺庙的钟声,书窗下的蜡烛仍然燃烧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野夫公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清幽的环境为背景,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相结合。诗人以李野夫公的故居为起点,描绘了美丽的山水景色和精心修建的玉兰树,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喜爱。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他在李野夫公旧居的遗址上种植了竹子,并受到周围邻居的保护和关爱。在仲夏时节,竹笋冒出新绿,给诗人带来了喜悦。诗中的幽鸟和野人象征着友情的呼唤和邀请,使诗人感到宾至如归。然而,诗人对离别感到不舍,他期待着将来能够重返故地,与友人再续前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对友人的思念,在夜雨中的竹屋里,听着邻近寺庙的钟声,诗人在书窗下燃烧残烛,寄托了对友情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词以婉约清新的笔触,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彭蠡、庐阜、玉兰树、修竹等,营造出宁静、清幽的环境氛围,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通过对友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词朴素而真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对友情的珍重。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和过去的怀念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融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情感之深。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成为宋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拼音:

guò jiàn chāng lǐ yě fū gōng zé gù jū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péng lí dōng běi yuán, lú fù xī nán lù.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
hé rén xiū shuǐ shàng, zhǒng cǐ yī shuāng yù.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sī zhī bù kě jiàn, pò zhái yú xiū zhú.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
sì lín jiè mò fàn, shí mǔ sēn shì sh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wǒ lái zhòng xià chū, jiě tuò chéng xīn lǜ.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
yōu niǎo xiàng wǒ míng, yě rén liú wǒ sù.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
pái huái bù rěn qù, wēi yuè guà qiáo mù.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yáo xiǎng tā nián guī, jiě zǔ jīn yī fú.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
duì chuáng lǎo xiōng dì, yè yǔ míng zhú wū.
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wò tīng lín sì zhōng, shū chuāng gěng cán zhú.
卧听邻寺钟,书窗耿残烛。

平仄韵脚:拼音:pái huái bù rěn qù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网友评论:


上一篇:徘徊不忍去
下一篇:徘徊不忍去_2

TAG标签:不忍徘徊

热门排行: 慢捻复轻拢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