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桃李一时开

时间:2024-12-22 17:03:15 来源:随笔散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诗句不随桃李一时开来自《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赏析: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翻译及注释

翻译
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注释
⑴刘郎中:即刘禹锡。因其曾官主客郎中,故有刘郎中之谓。
⑵松筠(yún):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南齐王融《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日月共为照,松筠俱以贞。”
⑶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春,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自洛阳返长安,右迁赴任(刘除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数年天涯沦落,今朝相逢京城,感慨颇多。其时迎春花正盛开,似欲迎人。于是白居易代花招客,作了这首风趣隽永的小诗赠刘禹锡。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赏析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 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拼音:

dài yíng chūn huā zhāo liú láng zhōng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xìng yǔ sōng yún xiāng jìn zāi, bù suí táo lǐ yī shí kāi.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xìng yuán qǐ gǎn fáng jūn qù, wèi yǒu huā shí qiě kàn lái.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平仄韵脚:拼音:bù suí táo lǐ yī shí kāi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网友评论:


上一篇:不闻郎马嘶_2
下一篇:不须惆怅怨芳时

TAG标签:桃李一时

热门排行: 慢捻复轻拢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