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
注音:ㄋ一ˇ ㄋ一ˊ
读音:nǐ ní
部首:扌
总笔画:8
结构:左右
统一码:62B3
笔顺:一丨一フ一ノノフ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抳 ⒈ 古同“柅”,止。 ⒉ 手指物。 其他字义 抳 ⒈ 研磨。 ⒉ 古地名。 English (Cant.) to crush, mash, grind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抳【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女履切,尼上聲。《博雅》止也。一曰手指物也。 又與柅通。《易·姤卦》繫于金柅。王肅本作抳。 又《集韻》乃禮切,音禰。義同。 又女夷切,音尼。硏也。 又《正韻》尼質切,音暱。亦止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柅【卷六】【木部】 木也。實如棃。从木尼聲。女履切 说文解字注 (柅)篗柄也。竹部曰。篗、所以收絲者也。方言。篗、榬也。兖豫河濟之閒謂之榬。郭云。所以絡絲也。絡謂之格。郭云。所以轉篗絡車也。按注篗字葢衍。篗卽絡車也。所以轉絡車者、卽杘也。此與檷異物。從木。尸聲。女履切。十五部。 (杘)杘或從木。尼聲。中山經注曰。檷音絡柅之柅。易姤初六。繫于金柅。釋文曰。柅、說文作檷。按昔人謂檷柅同字。依許則柅者、今時篗車之柄。檷者、今時箍絲於上之架子以受篗者也。故曰絡絲柎。臣鉉等曰。上文云柅、木實如棃。此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