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惕的组词意思解释

惕的组词意思解释

来源:随笔散文网 日期:2025-04-05 01:59:24 分类:字典 浏览:137 次

拼音:ti

注音:ㄊ一ˋ

读音:

部首:

总笔画:11

结构:左右

统一码:60D5

笔顺:丶丶丨丨フ一一ノフノノ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ì(ㄊ一ˋ)

⒈  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⒉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汉英互译

watchful

造字法

形声:从忄、易声

English

be cautious, careful, ale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2)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4) 忧伤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也。”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惕然(忧虑的样子);惕想(忧思)

词性变化

〈名〉

康熙字典:

惕【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div>
								<div class=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