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ì yáng
注音:ㄎㄨㄟˋ 一ㄤˊ
港台:腐爛物 潰爛
繁体:潰瘍
近义:
反义:
词组:溃疡
同音词:睽仰,馈养
正文:
溃疡[ kuì yáng ]
⒈ 皮肤或粘膜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主要原因是局部感染、外伤、血液循环障碍、营养功能失调或神经系统反射性营养障碍等。
例胃溃疡。
英ulcer;
⒈ 皮肤或黏膜的表皮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缺损。
引《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贾公彦 疏:“溃疡,癕而含脓血,已溃破者。”
例如:小腿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 kuì yáng ]
⒈ 消化道、内脏或肌肉等组织,因为破损而产生伤口或空洞。形成溃疡的原因,主要有物理性刺激,如烧灼、重压。化学性刺激,如酸、碱等。生物性刺激,如细菌、霉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