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an
注音:ㄒ一ㄢˊ
读音:xián
部首:女
总笔画:13
结构:左右
统一码:5ACC
笔顺:フノ一丶ノ一フ一一丨丨ノ丶
叠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嫌 ⒈ 可疑之点:嫌疑。避嫌。涉嫌。 ⒉ 厌恶,不满意:嫌恶( ⒊ 怨:尽释前嫌。嫌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汉英互译 suspicion、ill will、mind、dislike 造字法 形声:从女、兼声 English hate, detest; suspect; critic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嫌 〈动〉 (1)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2) 同本义 [suspicion] 嫌,一曰疑也。——《说文》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礼记·曲礼上》 使民无嫌。——《礼记·坊记》 岂敢有嫌哉?——《吴越春秋》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卿决疑讼,狱定嫌罪。——《论衡·案书》 (3) 又如:嫌间(因彼此猜疑而产生恶感);嫌微(犹嫌疑) (4) 避忌 [taboo] 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 (5) 又如:嫌难(因有避忌而为难) (6) 厌恶 [dislike;disgust] 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嫌择(嫌弃;不满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贫爱富 (8) 看不起 [scorn]。如:嫌鄙(看不起) 词性变化 ◎ 嫌 〈名〉 (1) 嫌隙,仇怨 [suspicion] 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荀子》 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2) 又如:使民无嫌;为了避嫌;涉嫌;前嫌尽释 (3) 怨恨 [ill will;grudge;hatred] 若远小嫌,难相违覆。——《三国志》 (4) 又如:嫌恨(怨恨)
康熙字典: 嫌【丑集下】【女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戸兼切《集韻》《韻會》賢兼切《正韻》胡兼切,